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林业   225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260篇
  923篇
综合类   1182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沈悦  严金明  王晨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0):234-243
针对大都市边缘区城市拓展与农地保护矛盾尖锐、景观破碎化、权属细碎化、整体布局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展三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分级划定及调控机制研究,对大都市边缘区保红线保发展促集约促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提出三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划定的总体思路,构建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识别指标体系,划定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并将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分为市区乡三级,在此基础上探讨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分级调控机制。研究划定了1个市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6个区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6个乡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规划土地整治复耕1 149.97 hm2,使单位基本农田经营规模提高到38.76 hm2,使3 hm2以下细小图斑降低至1.21%,实现了昌平区内96.63%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建立了规划调控、用途管制、奖惩联动分级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分级保护政策和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为地方政府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质量和管理效率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22.
按照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的要求,通过选取评价指标,引入背包算法建立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C#、Mapinfo MapXtreme 2004和SQL Server2000三者结合开发基于三层结构的基本农田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使GIS技术与空间决策模型有机结合,实现了数据管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决策模型和用户管理等功能。实例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23.
地质破碎,生态脆弱,以坡地农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多,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典型特征。很多专家认为,水土流失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冲走了植物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流走了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利用经济植物篱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防止长江上游坡耕地的水土流失,证明是一项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增加作物的产量,显著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保证坡耕地农业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4.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哈尔滨市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认识不足、机制不活、管护不力,资金落实不到位,树种较为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较低,林权改革相对滞后,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从加强宣传、创新机制、强化管护,调整树种及林龄结构,拓宽筹资渠道,强化科技支撑,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补偿机制等方面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  相似文献   
126.
Wooded pastures grazed by livestock are believed to be landscapes that provide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spontaneous regeneration of oaks, including Quercus robur. A key mechanism for oak regeneration in these systems is ‘associational resistance’, spatial association with unpalatable plants which offer protection against herbivory.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on how oak regenerates without livestock grazing and in the presence of only wild large herbivores. We studied this in an area (114 ha) abandoned from agricultural use and in the early 1980s incorporated into the Bia?owie?a National Park, Poland. Its ungulate community consists of native red deer, European bison, roe deer, moose and wild boar. Secondary succession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osaic habitat including tree and tall shrub groves (29% of the area), open meadow communities (60%), and edge, transitory zone between groves and meadows (11%). Our systematic inventory assigned oaks to height classes (0-0.2, 0.2-0.5, 0.5-1.3, 1.3-2.5, 2.5-5.0, >5.0 m), dichotomous shape characteristic (regular vs. “bonsai” sapling), as well as a habitat definition, in particul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ody vegetation in the immediate surroundings of oaks. A selection of 17 oaks was subject to coring for the comparison of growth dynamics. Oak density was highest inside groves, with 504 oaks ha−1, and in the edge zone (493 oaks ha−1) and lowest in meadows (47 oaks ha−1). Most of the 0-5-m oaks (62%) grew without another woody plant species within 1 m radius. The remaining oaks (38%) were associated mainly with Rubus idaeus and saplings of Carpinus betulus and Populus tremula - all highly ungulate-preferred species. The age (0.5 m above ground) of cored oaks in grove and edge habitats varied from 11 to 37 years, indicating continuous recruitment since agricultural abandonment. The initial growth dynamics of the more mature oaks did not differ from that of present “bonsais,” supporting the idea that browsing is not an unconditional impediment and that “bonsai” can be a temporary stage of successful oak development. In contrast to other studies, we found that associational resistance from unpalatable plants is not necessary to secure successful oak regeneration in woodlands subject to browsing by wild ungulates. This might have been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abundance of highly attractive vegetation making oak relatively unpreferred by ungulates. We suggest that the observed secondary succession provides a contemporary analogy of historic processes that result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broadleaf forests with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oak.  相似文献   
127.
阐述目前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经济林发展现状,分析退耕地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8.
统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来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能够更好地保住优质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该研究应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系统梳理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以下简称"三线")划定的政策法规,建立了"三线"统筹下的省域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规则,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选择耕地国家利用等和集中连片程度进行了永久基本农田"三线"统筹划定,退出了生态保护红线核心区内所有永久基本农田7 413.46 hm2,并将5 073.05 hm2优质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开天窗"的形式保留在了生态保护红线一般区和城镇开发边界内;2)广西全区退出永久基本农田1 426 540.77 hm2,主要是标注为工程恢复和未标注的非耕地,补划了永久基本农田525 614.37 hm2,主要是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外优质连片的耕地,布局优化后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达85.62%;3)布局优化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全为耕地且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之间无交叉重叠,集中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达到95.08%,无重度和极重度污染损毁、石漠化和25°以上坡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国家利用等提高了0.06等。建立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规则实现了"保护优先、布局优化、优近劣出、质量提升、三线统筹"的目标,能够为各省份指导市县统筹三条控制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29.
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工程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系在完成“九五”国家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项目“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专题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示范区建设及运行管理等情况总结而成。在分析研究渠灌类型区农业用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渠灌类型区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基本思路,依据上述思路确立了提高渠灌区输水过程用水效率、田间灌溉过程用水效率与生产效率,以及提高灌区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的技术与措施;其次,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的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实体模型进行工程示范,初步验证和确立了这种高效用水模式。  相似文献   
130.
黄土区不同下垫面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在野外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用中国科学院长武县王东沟农业生态站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实测土壤含水率及产流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对降雨过程中土壤入渗、产流以及雨后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模拟都有很高的精度,可以用于黄土区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的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